English

科海导航人

1999-01-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高科技的力量:激光制导技术使数千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般对目标实施了远距离的高精度打击。与此同时,太平洋的西岸,一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思想的弹道轨迹异常清晰:他要成为——

风疾浪高的世界高科技潮强烈地冲击着中国青年军官朱海的心。1995年,而立之年的朱海考取了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在此之前,他毕业于华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主动申请到青岛海军潜艇学院任教,后来又成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向潜艇导航数据处理技术的制高点冲刺。

应该说,取得硕士学位的朱海,已初步具备了独立的科研能力。然而,他的硕士论文仅仅实现了导航数据处理系统的两个小模块,要实现潜艇导航数据的实时、快速、精确处理,必须掌握更高深的数学理论,具备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

助他一臂之力的,是他的父亲——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教授朱开耀,一位对中国海军充满希冀的老军人,他把凝聚了他几十年心血的整整一箱子资料全都交付给他的儿子。站在父辈肩膀上的朱海,感到了责任和紧迫。

1996年9月,朱海进入博士攻坚的一期工程——论文选题阶段。现代科学发展大交叉、大融合、大趋势为朱海提供了一个巧妙的契机,他要在导师熟通的海洋遥感领域与自己心仪已久的导航领域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他的导师刘智深,一位深具战略眼光的教授看到了朱海的选题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此,朱海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时钟,又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用无间歇的足迹打印出一张艰辛的日程表。

朱海要摘取的“桂冠”,是凝聚着几代导航人心血和希冀的“潜艇水下导航信息融合新技术”。与水面导航和空中导航相比,水下导航的复杂程度不是用普通的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在水下作战,潜艇必须通过导航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姿态,以确定何处躲藏、如何机动。

“海流信息数据库”,是朱海博士确立的潜艇水下导航新技术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信息源。但仅某海域两个月的流信息,课题组的3名教员就整整录入了两年!其攻关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1997年12月,代表航海领域国际先进水平的航海科技会议在韩国举行。朱海的论文“基于GPS的船舶综合导航系统”由导师在大会上做首篇宣读!在1998年6月29日的兵刃相见的博士论文答辩后,七位专家在他的评语上增加了“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等不多见的赞语。玉琢三年,终成大器。其导师、国际激光雷达协会七位理事之一的刘智深教授,也欣慰地笑了。

1998年10月召开的国际太平洋海洋遥感会议,朱海的论文因为站在了学科交叉点上,在交流中又得到了海洋遥感世界巨头们的一致首肯。

朱海最精彩的一页,写在1998年11月的一天。威海卫海域,甲午战争的古战场,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起笔处。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面下,水深流急,朱海的科研成果正在某潜艇上紧张地进入海上试验。海试表明,该技术及其嵌入的导航装置使得潜艇导航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提高了潜艇的水下导航与作战能力。

应该说,朱海向潜艇水下导航领域发起的第一次冲锋已赢得局部胜利,他终于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大海无边,科海无涯,朱海依然埋头潜行在深奥的学海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